资讯内容 Content

[CIT2008]介入治疗的肝素之争——吕树铮 陈纪言
作者:吕树铮陈纪言 编辑:国际循环网 时间:2008/3/20 11:18:00    加入收藏
 标签:研究纵横(专题) 热点聚焦(专题)  关键字:介入 肝素 吕树铮 陈纪言 

吕树铮教授:

介入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主要是从SYNERGY试验的结果为依据的,研究发现在手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,术中使用普通肝素,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会增加,因此目前主张序贯治疗,术前和术后使用的肝素要保持一致,即术前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,术中也使用低分子肝素,可能对患者来讲更加安全,不主张交替使用不同成分的肝素,这是原则。至于具体选择低分子肝素还是普通肝素,要根据当地的医疗条件决定,而且该试验仅限于已证实的依诺肝素,至于其他低分子肝素是否有效,尚缺乏确切的证据,所以我们不能引申到其他,而过多使用低分子肝素。

国内医院现存的问题是:相当一部分医生已经习惯在术中应用普通肝素。因为低分子肝素在术中无法查抗Ⅹa因子活性,所以医生用起来不太放心,在一段时间以内还很难写入指南,成为共同的准则。笔者讲课时经常提到低分子肝素,并且也参与了很多低分子肝素在导管室中的应用的试验。

总之,介入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正如医生开处方,原则上应该遵循指南,但从美国的处方调查发现,开处方时遵循指南排名第5位,而第1位的是习惯,医生通常仍然依据经验来选择药物。

陈纪言教授:

在长期临床应用中普通肝素抗凝效果很好,在导管室罕见血栓事件。但根据药理学特性,普通肝素的有效性与其蛋白结合率关系非常密切,而蛋白结合率因人而异,因此需个体化治疗及监测,通常利用ACT与APTT。可见,普通肝素在理论上有一些劣势,但实际上在临床使用中疗效显著。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相比有理论优势,可根据患者体重使用,90%可达到充分的抗凝,无需监测。但是实际使用中也有缺陷,个案报道于导管室应用时有导管内血栓形成,抗凝效果稍弱于普通肝素。

使用普通肝素时,应至少监测高危患者的ACT和APTT以避免其缺陷,并经常冲洗导管,避免血栓形成。而选择低分子肝素在导管室中作为抗凝剂,其血栓发生几率从对比实验来看与普通肝素无显著的差异,未见不良事件增加。医生应趋利避害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,并避免抗凝药物的交叉使用而直接导致死亡率的增加。在我们的导管室里,普通肝素还是最常用的药物。最主要的理由是根据长期使用的经验,未见严重问题。如在进导管室前使用过低分子肝素,时间在8小时以内,在导管室不追加抗凝的药物,超过8小时并在12小时以内则根据体重追加药物(0.3 mg/kg)。

在不久的将来,其他种类低分子肝素如磺达肝癸钠也会进入中国市场,我们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和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。

注册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发表评论需登陆

点击排行 Top Hits

相关幻灯

 
关于本站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站长邮箱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

国际循环 版权所有  2008-2024 icirculation.com  All Rights Reserved